上周,有位刚拿到融资的创业者找到我们,斩钉截铁地说:“我们要做定制小程序,功能要全,界面要炫,不能输给同行!”
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他的需求时,发现他需要的只是“客户管理+订单统计+简单数据看板”——这些功能,模板小程序完全能覆盖。
这不是个例。
很多人在做工具开发时,都会陷入“盲目追求定制”的误区:以为“贵的就是好的”“功能多就是强”,却忽略了“工具的核心是‘用起来’”。
现在,越来越多的用户意识到:工具不是“用来展示的”,而是“用来解决问题的”。
我们接触过的用户中:
·大部分人只需要基础功能:比如零售管商品、教育管排课、服务管客户;
·大多数人希望快速上线:想在1个月内用上工具,验证业务模式;
·大多数人在意成本:预算有限,不想为“用不上的功能”多花钱。
这说明:市场早已过了“为‘大而全’买单”的阶段,现在用户要的是“刚好能用、够用、好用”。
模板小程序的设计逻辑很简单:聚焦90%用户的基础需求,去掉冗余功能,让工具回归“实用”本质。
它有三个优势:
·价格亲民:比定制便宜很多,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也能轻松承担;
·上线快:几天就能搞定,比定制快好几倍,抢占市场先机;
·功能实用:覆盖数据统计、用户管理等高频场景,“拿来就能用”。
举个例子:有位社区便利店老板,用模板小程序搭了个“商品管理+会员积分”工具,7天就上线了。上线后,会员增长30%,库存周转率也提升了——成本只花了定制的零头。
1.功能冗余,浪费资源:花大价钱做定制,结果只用了30%的功能,剩下的70%成了“摆设”;
2.周期过长,错过时机:定制开发要大半个月,竞争对手用模板几天上线,抢占了首批客户;
3.后期维护贵:定制小程序改个功能要找开发团队,费用高、响应慢,而模板小程序自己就能调。
有人担心:“模板是不是‘一次性’的?后期业务发展了怎么办?”
其实,模板是“起点”,不是“终点”:
·初期:用模板快速上线,验证业务模式;
·中期:根据需求增减功能(比如加“会员积分”“促销活动”),模板支持自助调整;
·后期:业务成熟了,再考虑定制开发“专属功能”。
这样既能降低成本,又能灵活应对变化。